谁还在商场买东西?我们在北京有了新发现
Sou Hu Cai Jing·2025-06-16 07:45
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 李沫楠 唐砚 付颢琬 白雅琦 文/图)对于小沫(化名)而言,周末是"自我充电时刻"。在商场的人潮与货架间,她可以暂时卸下"打 工人""KPI"的封印,做回热爱生活的自己。而现在,小沫"充电"的方式更多了。 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迎合"小沫们"的消费情绪与体验需求,沉下去挖掘细分目标市场,引领更具人文内涵、时尚文化的价值导向,提供更有温度的体验与服 务。 北京朝阳合生汇聚焦"首店+首发"策略,引入多家设计师品牌与生活方式集合店;海淀大悦城打造"人宠共生"示范性消费场景;"四合院商圈"中海大吉巷混 搭网红店铺、潮流业态出圈……今年以来,北京的商业带着"公园式""文化艺术""宠物友好"等特色标签奔涌而来。 "限时体验" 激活千亿市场 "SEVENTEEN快闪、Rosie快闪我都来了,简直是KPOP(韩国流行音乐)追星人的宝地,感觉自己在看沉浸式艺术展!"小沫兴奋地说。 一杯奶茶逛全天、点个外卖要领券的年轻人,面对"快闪""限时"无数次"上头"。当零售商品被打上"限时"的标签,不仅有了更多的创意和趣味,也有了更高 的溢价空间。《中国快闪店行业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快闪店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