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哈能源走廊启示录:中国技术如何改写中亚能源游戏规则?
Sou Hu Cai Jing·2025-06-18 06:30

哈萨克斯坦西部,卡拉干达州的戈壁滩上,中哈原油管道的黑色管线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管道旁的中控室里,32岁的操作员阿依努尔正盯着屏幕上的实时数 据——来自中国技术的"智能巡检系统"正在自动分析管道压力、温度和振动值,一旦出现异常,预警信息会立刻弹出。 这条全长2800公里的中哈原油管道,自2006年全线贯通以来,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超1.6亿吨。但它更重要的意义,藏在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的"蜕 变"里:曾经依赖苏联技术的老油田,如今用上了中国的"智能炼厂"技术;曾经只能出口原油的国家,开始用中国的设备加工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曾经被国 际能源巨头"卡脖子"的能源合作,正被中国技术重新定义规则。 01 从"输油管道"到"技术共同体":中哈能源走廊的成长密码 要理解中哈能源走廊的变革,得先回到它的起点——20世纪90年代的哈萨克斯坦。 这个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坐拥全球第12大石油储量、第4大天然气储量,却长期陷入"资源诅咒":苏联时期留下的老油田设备老化,开采成本飙升;炼油 厂技术落后,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燃料油;能源出口依赖俄罗斯管道,议价权被牢牢攥在他人手中。 2005年,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开工。最初的合作很简单: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