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体到具身智能平台,华为“不造机器人”的AI野望
在大会期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AI智能体上车、车载空间音频技术的升级,推动了终端交互方式的革新,使得智能座舱正成为企业应用流量争 夺的新入口。与此同时,依托云算力与具身智能平台,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演进及工业产线的具身智能优化正在加速,生态共建正成为技术落地的核心驱动 力。 智能体互联成关键,智能座舱成流量新入口 智能体的开发与接入已成为系统及应用开发商强化AI能力、抢占流量入口、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赛道。 然而,智能体开发面临现实挑战:传统开发模式下,底层算法研发、人力物力投入成本高昂,复杂的开发流程制约效率提升。同时,跨平台兼容性存在不 足,接口适配与数据互联互通存在壁垒,应用与操作系统、应用之间的协作效率低下,使得智能体的调动难以快速满足用户需求。 大会期间,华为终端发布鸿蒙6.0开发者Beta版本,并首次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具体来看,一方面,智能体小艺实现了规划决策、任务执行、工具调用、 自主执行等能力;另一方面,小艺可与第三方智能体应用互动,通过调用外部智能体完成复杂任务链。此外,鸿蒙智能体提供的开箱即用AI能力,可有效 降低AI应用开发的技术门槛。 当开发者遇上AI新技术,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