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重构交易效率(念念有余)
前一段时间看一个视频访谈,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惊讶地发现电动自行车这 个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并没有做到明码标价,还需要讨价还价。他把九号公司出品的电动车明码标价当 作一个进步。 笔者当年上大学,有一次讨论课,有一个有社会经验的学长介绍,要把价格定高一些,给别人充分的讨 价还价的空间。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比如到商贸市场买衣服,需要大刀阔斧地砍一刀,然后再小心翼 翼地往一起撮合价格,很少有店主能爽快地答应,双方数个回合撕扯往往还是谈不拢,这时候买家佯装 要走,等店主喊住自己,以试图探出店家底价。 通常这个过程会出现卖家的要价、买家的还价和最终成交价。如果买家能把价格尽量压低成交,是一件 很有面子值得炫耀的事情,国人喜欢让别人猜测一个商品的价格,然后告诉对方实际成交价远低于此, 从而获得对方对自己砍价水平高的恭维。 但是村中小卖部就不用谈价,店主会定下一个价格,如果定价太高整个村庄将会知晓,客人将减少在此 购物。因此店主将会小心翼翼地使用定价权,可以有较为合理的利润,又不至于让顾客厌烦。如果顾客 领着孩子前来,则会散发糖果,以增加黏性。 在村子中,需要讨价还价的场合主要是陌生商贩,或者比较大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