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团队“解题式”科研:合成生物破局亚精胺量产|创新药观察
Hua Xia Shi Bao·2025-06-26 08:52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杨燕 北京报道 在四川大学的实验室里,看似普通的发酵罐中,正孕育着一场技术革命,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员秦久福和他的团队利用将微生物改造成高效"细胞工厂"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不断探索一种名为亚 精胺的天然分子的生产和应用方式。 亚精胺是一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多胺类物质,因其在抗衰老、心血管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被 誉为"下一个千亿级生物活性分子"。然而,其高昂的生产成本长期制约着产业化进程。 秦久福和其团队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坚,不仅提升了亚精胺的合成效率,更通过与行业龙头之间的合作, 探索出一条从实验室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路径。 合成生物学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亚精胺——这种人体内天然存在的多胺物质,近年来因抗衰老、神经保护等功效成为生物医药热点。作 为天然抗衰与神经保护活性分子,亚精胺在医药、食品、农业领域应用广阔,尤其在抗衰老领域,它作 为"细胞自噬"功能的关键物质,被《中国老年医学杂志》列为五大抗衰潜力成分之一。 但这样的"生物魔法"在国内长期受制于生产技术瓶颈,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产业大规模应用亚精胺的桎梏 瓶颈,市场需求爆发与技术供给不足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