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控”的充电宝

经济观察报记者 郑晨烨 当下的这场移动充电宝安全危机,其影响仍在以一种始料未及的速度扩大。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在官网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收紧了对充电宝的航空安全管控:自6 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民航局的一纸禁令,成为这场危机从行业内部溢出至公共安全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这场危机早 有预兆——2025年5月,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在一份正式报告中,将3月份的一起国际航班的行李舱火情 的源头指向了一枚罗马仕品牌的20000 mAh充电宝;6月中旬,多所北京高校陆续发出了对罗马仕20000 mAh充电宝的"禁用通知",有校方在通知中称,涉事型号产品的自燃概率远超正常水平。 6月16日,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罗马仕公司")宣布召回约49万台产品;同样,行业领军企 业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克创新")近日也宣布在中美两大市场召回共计超过180万台产 品。两家公司均在相关公告中,将原因指向了"电芯"和"原材料"问题。随后,绿联、倍思、小米等多个 头部充电宝品牌也陆续卷入其中,旗下相关产品3C认证被大面积暂停。 那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