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莫让“小动作”伤了教育公平(民生观)
Ren Min Ri Bao·2025-06-29 22:01

要打消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担忧和顾虑,重中之重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消除利益交换空间,让偷偷摸摸 的"小动作"在阳光下无处遁形 近日,某地通报一起中考生体育考试作弊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当其他同学奋力完成引体向上时,有名 考生却靠特殊关系的"托举",轻松拿高分。经同场考生举报,当地教育局查实并严肃处理:作弊考生体 考总成绩作0分处理,3名监考教师给予行政职务免职和记过处分。 近年来,涉及普通中小学、高校等招生入学环节,教育部始终明确违规招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零 容忍"态度。在制度笼子越织越密的同时,有些人利用流程漏洞或地域差异,实现教育资源"套利"。除 了徇私舞弊,有人在入学身份上大做文章,通过空挂学籍、违规落户等手段,获取报考资格;还有人滥 用政策资源,借助定向委培、华侨生招录等,挤占其他考生机会。 中考考场纪律严明,为何仍有人"暗箱操作"?考试流程和监考制度或许存在漏洞。部分体育项目有主观 评分空间,成绩易受人为因素干扰;个别地区对体育考试重视程度不足,监考设备落后,容易让"有心 之人"寻到"可乘之机"。 家长本该教会孩子诚实守信,个别人却忙着四处请托"打通关节";本应为人师表公平正直的老师,竟暗 地里打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