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班”五年:一场扎根中国的文科教改实验
Sou Hu Cai Jing·2025-07-01 03:56

林毅夫组织午餐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本报记者焦以璇摄 初夏的一天,北京大学朗润园荷花池畔,林毅夫和4名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学生围坐在一张古朴的石桌 旁。 "本科毕业后我想继续深造,深入研究家乡浙江的经济现象……"学生余浩率先分享了近期的计划和感 悟。 林毅夫微微颔首,在听完学生的分享后,点评道:"做研究,关键要看清现象背后的道理,这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儿。一定要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领域,擅长是第一位的……" 然而,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时频频遭遇"水土不服"。 理论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促使林毅夫决心打破思维定式,从中国经济现象本身出发,探究其背后的因果 逻辑。由此,他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 结构(如劳动力、资本、自然要素等)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这是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每月"雷打不动"的午餐会,从身边的经济现象、成长的迷茫困惑,到时下热议 的AI冲击、文科境遇,话题无所不包。 5年前,年近70岁的林毅夫决定再"创业",领衔成立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林班")。 从创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到成为首位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