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角飞檐载风华(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Ren Min Ri Bao·2025-07-01 22:51

江西乐平徐家村古戏台的飞檐。江南地区古建筑的飞檐大 幅度上翘,姿态挺拔。 石卫明摄(影像中国) 作为北方官式建筑的代表,故宫建筑的飞檐弧度平稳刚 劲。 闵天怡供图 福建泉州开元寺屋顶的飞檐。闽南建筑的飞檐形制相比北 方建筑弧度更大,多镶嵌人物、花卉主题的彩瓷图案,装 饰祥禽瑞兽。 朱 潇摄(影像中国) 飞檐形式的起翘(指屋角比屋檐升高的高度,属于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出翘(指屋角水平投影比屋檐伸 出的距离,属于水平方向的变化)最早可溯至东汉,自南北朝晚期开始盛行,随着隋唐时期"举折"技法 和大木作技术的逐步成熟,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形成体系化的规范定式,明清时期通过不断实践应 用,如翚斯飞的飞檐翘角、反宇向阳的凹曲屋面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的标准样式。 东汉时期,出土于辽宁旅顺南山里的陶屋明器所反映的"两段式"屋面形象,被认为是凹曲屋面的雏形。 出土于河南南阳的双阙画像石上的重楼形象,已清晰可见层层出挑的檐角。但这一时期飞檐反翘的曲线 还比较生硬,更像是丰富天际轮廓线的一种装饰手法。 南北朝晚期,两段式屋面的折角创造性地发展出"举折"这一确定屋顶曲面的做法,凹曲屋面与屋角起翘 逐渐盛行开来,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