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见一个时代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东北是锈迹斑驳的巨型工厂,是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是蒸汽腾腾的生产车间。这些 画面,恰似时光的切片,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荣光。 齐齐哈尔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大蓝图中,当时还是黑龙 江省省会的齐齐哈尔成为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重型机 械厂、特殊钢钢厂、热电厂三大项目落户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区,为城市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更在之后 的几十年里为诸多"国家第一"提供关键材料,填补国内众多技术空白。铁轨延伸之处,满载工业产品的 列车驶向全国各地,以无愧于"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担当,扛起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任。在富拉尔基区 的中国一重(601106)厂区周围,建起了学校、医院,那些在工厂里并肩奋斗的工友,既是同事,也是 邻居。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东北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中经历了阵痛。下岗潮席卷,机器声渐歇,锈迹爬 上设备,"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当时,设备老化、管理滞后、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接 踵而至,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大批员工无奈下岗。曾经热闹的厂区变得冷清,诸多家庭的生活蒙上 阴影,齐齐哈尔这座因工业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