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造车十年,一位“偏执狂”的爆款逻辑与未竟之战
2015年到2025年,从被嘲笑的"增程古董"到定义家庭出行场景的规则改写者,从"奶爸车"标签到AI驱动 的移动智能空间——理想汽车的十年,是中国新势力从生存挣扎到技术反攻的缩影。 汽车之家的定位体现李想颠覆性思考:"不做给发烧友,做给买车小白。"当同行堆砌参数时,汽车之家 选择去4S店实拍照片、建立标准化拍摄流程和车型数据库——一切围绕小白用户的"看得懂、找得到"。 然而创新背后是资金黑洞:2005年底,泡泡网有 2000 万的收入,其中近一半是利润,汽车之家却净亏 300万。质疑声在团队内部蔓延。 2008年金融危机如同导火索,点燃了长期积压的矛盾。当时,汽车媒体广告锐减,汽车之家现金流濒临 断裂。融资受挫之际,部分股东突然发难,要求召开董事会罢免李想及核心团队。 作为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是谁?80后亿万富翁、"产品暴君"、"微博狂人"、"奶爸之王"……作为一 个总被质疑"落后"、"另类"的创业者,李想为什么能屡次踩中风口,打造爆款?他的成长哲学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在李想创业之路上,贯穿始终的是那句他刻入理想汽车骨髓的箴言:"掌控自 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这是一个"偏执狂"书写的爆款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