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顶子山下,同绘一幅“鱼皮画”(边城见闻)
Ren Min Ri Bao·2025-07-03 22:08
《乌苏里船歌》诞生地饶河县生态环境优美。 徐 义摄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源于赫哲族民 歌的《乌苏里船歌》闻名遐迩,生动描绘了赫哲人的捕鱼生活。 大顶子山顶峰一景。 徐 义摄 饶河县赫哲族渔民驾舟撒网捕鱼。 徐 义摄 尤雪松(右一)向俄罗斯游客教授鱼皮画制作。 石 乔摄 饶河县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 区那乃族工匠交流桦树皮制作技艺。 李文博摄 悠悠乌苏里江向北流淌,汇入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位于西岸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 正是《乌苏里船歌》诞生的地方,这里素有"赫哲之乡""东方渔猎文明的摇篮"等美誉。 乌苏里江对岸,是俄罗斯那乃族主要居住区。作为古老的渔猎民族,赫哲族与那乃族都以独特的鱼皮制 作技艺闻名于世。他们制作的鱼皮衣物上,相似的鱼纹、波浪纹、云卷纹等纹样成为共同的符号印记。 而今,两个民族携手创新特色产品,传唱民心相通佳话。 俄罗斯游客在饶河县四排赫哲风情旅游景区合影。 饶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审图号为黑S(2025)58号 古老渔猎文化—— 成为跨越国界民心相通纽带 每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