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武汉国资探路“四型资本”,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高速路”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2025-07-04 07:2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武汉报道 武汉,坐拥超百万高校学子、近百所高校院所,创新源泉奔涌。然而,一股无形的"堰塞湖"淤塞了创新 河道,实验室迸发的智慧火花难以点燃产业燎原之势,丰沛的本土科研成果未能充分转化为驱动城市发 展的澎湃动能。 四型资本:精准滴灌,直击痛点 活动仪式上,莫雷光电、沉睡科技等六家来自不同高校的创业团队代表签署了投资意向书。这六份投资 意向协议,标志着双创基金精心培育的"十亿润苗"计划迎来了破土而出的"首粒种子"。 双创基金正是填补市场资本不敢涉足的空白。它明确从种子期介入,挖掘实验室原始创新火种,锚定高 校师生科研、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最脆弱、最缺钱的早期阶段,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 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弥补应用转化断层。 2024年数据显示,武汉发明专利授权量2.52万件,显著高于合肥的1.74万件;然而,其高技术制造业增 加值增速为23.7%,仅微弱领先于合肥的22.3%。 症结何在?三大断层扼住了创新创业的咽喉:顾虑职称考核压力与产业化风险,教授不敢创业;早期项 目风险高、周期长,资本望而却步,学生没钱创业;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中试放大、工程化、 产业链配套不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