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指南|参加一场职场社交酒会,需要注意什么?
3 6 Ke·2025-07-04 13:16
36氪「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我的校友聚会初体验是在2018年的上海。 与我自己的本科院校毫无关联,一位在荷兰留学过的前同事把我拽去了她的校友会。 "来和我一起多认识点人。"她说。 依稀记得那晚场面闹哄哄。作为一个I人,我在被动中和很多陌生面孔say hi、碰杯,最后竟也逐渐习惯了破冰的"标准化流程"。回到家时,我的通讯录里增 加了某个贸易商会的负责人,一位巴西商人,以及一位至今保持联络的recruiter。 类似的线下活动——workshop、酒会、(别人的)校友会——我在上海作为猎头工作的几年里又去了不少。而来北京转行做媒体人后的几年,经常要面对的 更多是峰会、发布会、论坛这类看上去规格更大、更正式、品牌要素大于社交要素的活动。 在欧美,校友和职场社交文化融入日常。在我曾有幸见证的形式中,有包括烧烤日、美食市集、草坪音乐节、节日联欢等多种形态,酒会是其中相对标配的 一种。一些公司高层和招聘经理也会悄悄出现在现场,很少人能真正一眼认出他们的职场位阶,因此现场交流的距离也更近、更平等。 在写「2025方舟计划」的时候,夏季的这场社交酒会最令我兴奋期待:终于,我们有机会筹办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