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歼十的“三滴油”故事看科技创新(创新谈)
Ren Min Ri Bao·2025-07-06 22:31

四川成都市的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里,矗立着一座"三滴油"雕塑。不起眼的几滴油,凭什么值得中国 航空工业集团成飞专门立雕塑,并把它和歼—10、歼—20等著名战机放在一起? 别小瞧这"三滴油",它们可大有来头。1998年3月23日,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飞机 首飞成功。殊不知,最初的首飞时间并非这天。原来,在首飞前的一次发动机试车检查中,机械员张凤 贵发现发动机滴落了三滴油,研制团队没有大意,连夜排查漏油点,反复拆装发动机进行试车,终于解 决了问题。尽管原定首飞时间"延误",但确保了飞机首飞成功。事后回顾,发动机漏油只有短短3秒 钟,若不是机械员严谨较真、研制团队防微杜渐,后果不敢想象。 这小小几滴油,蕴藏着如何做好科技创新的"大道理"。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要争分夺秒,更要质量为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竞争如火如荼,谁能抢占先 机,谁就能塑造优势、赢得主动。然而除了创新速度,我们更应看重创新质量。如果速度和效率建立在 牺牲质量的基础上,结果往往得不偿失。航空界有一条"海恩法则",即一起严重事故背后,有29次轻微 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试想,假如飞机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