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开盒”,给隐私“上锁”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2025-07-07 03:17
今年3月,一则"13岁未成年人开盒孕妇"事件引发热议,把"开盒"一词推上风口浪尖。 提到"开盒",不少人会想起"人肉搜索"。二者有哪些关联和不同? 何为"开盒"?即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搜集并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 息,目的多为煽动网络暴力、诽谤攻击或谋取利益。 5月底,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要求强化"开盒"问题整治工作。"开盒"屡禁不止,根源在哪?网友该如 何给个人隐私数据"上锁"?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盒"网暴,为何"防不胜防"? 一天醒来,手机被无数条恐吓电话和私信"轰炸",家住北京的插画师小蔡意识到:自己被"开盒"了。 "这些信息来自不同的账号,大多是新注册的,IP地址都一样,拉黑一个,又来了10个。"小蔡说,"我 几年前发布的动态也被翻出来,在一个我不知道的群里被辱骂造谣,然后又截图发给我;对方甚至晒出 我家地址,威胁绑架。" 而这一切的发生,不过是因为小蔡曾在群聊里为另一位被这名"开盒者"攻击过的网友抱不平。弄清原委 后,小蔡报了警。经过警方介入,对方终于消停。 回想起与"开盒者"对抗的这段经历,小蔡心有余悸:"我完全不认识他,和他也没有过任何利益纠纷。 他'开盒'我,仅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