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邂逅一缕“清香”|汾酒节气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孟广鑫 温风携蝉鸣叩开盛夏之门,今日小暑,天地间热气始蒸。 小暑新谷初成,客家人"食新米,酿新酒"的习俗绵延千年:以新麦蒸饭,取初稻制醴,佐以苦瓜、茄菰,祭五谷大神,念天地恩泽。 小暑养生,贵在静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暑,热也,今则热气犹小也。"此时蟋蟀躲进庭院墙角,老鹰飞向高空避暑,而汾河畔的杏花村里,酒香正随暑气蒸腾。 自古农事与酒事同源。 粮食的丰盈,方有美酒的醇香。汾酒匠人亦循天时,借北纬37°杏花村独有风土——晋中平原"一把抓高粱"籽粒瓷实,大麦豌豆制曲精微,深层岩溶水清 冽甘洌,以自然之道成就入口绵、落口甜的清香本源。 这一时节饮酒,蕴含着古人消暑的智慧。曹丕《典论》记"河朔饮"之风: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以避暑"。 而今人更得妙法,取竹节杯一盏,正反双面皆可盛酒,行"一帆风顺"(正反各饮一杯)、"二龙戏珠"(反二正一)之酒令,于微醺间觅平衡之道。若将酒 樽浸入深井,待凉意渗入杯壁,轻呷一口,霎时清香漫喉,如饮下整座汾河山川的灵气,燥热尽散。 这恰是催发微生物繁育,为大曲发酵注入生命力的好时候。 唐人白居易消暑"端居一院中",凭"窗下有清风";宋人戴复古则笑对"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