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大数据杀熟”要被终结了?
华住会出手了 01 暑期旅游旺季来临,"苦杀熟久矣"的网友们再一次被大数据干了个稀碎。 比如,有网友发现用父母的手机订酒店,要比自己订便宜4成。 "三个人三个价""同一房型,价格和同事差300""机票、酒店价格越搜索越贵"等等,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杀熟吐槽贴,又再次卷土重来。 一个扎心的现状是,越是平台高等级的会员,反而越容易成为大数据杀熟的重点"照顾"对象。 订机票、酒店前,先提前在各大社交媒体,在评论区反复评论"太贵了买不起",打造穷鬼人设。 关闭APP个性化推荐,定期清理手机缓存,浏览器开启隐身模式,避免被平台获取搜索习惯。 货比三家,同一个商品用不同设备、账号比价,注册新账号时选"学生""三四线城市",收藏夹、购物车只放低价商品..... 然而,伪装、哭穷式的"反杀熟"方式,实际作用却很有限,在愈加聪明的算法面前,这些操作最终也会被归入大数据,成为平台"杀熟"的新参 数。 说起来"反杀熟"已经喊了很多年,相关新闻可以说是热搜上的常客,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都是以网友的几句吐槽草草收场,连行政 处罚都很少听到。 究其原因是监管层面很难取证,不会有平台承认自己在杀熟,如果恰好被你碰上,他们会跟监管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