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中国行丨434年风雨桥!木质榫卯造就侗族奇观
Yang Shi Wang·2025-07-13 17:38

央视网消息:风雨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廊桥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长廊式结构和飞檐装饰为特色,风雨桥因行人能在桥上躲避风雨而得名。这种桥型多见于我国 西南地区,如广西、贵州和湖南等,以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为主。 湖南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的龙津桥,始建于明朝,当初建成时为我国最大的风雨桥,如今它依然横跨在 水河上。一起跟随穿越机和无人机的视角一起飞跃 侗寨,穿越龙津风雨桥。 穿越龙津风雨桥 看侗寨古桥百年风貌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是全国五大侗族自治县之一。 风雨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由于侗族村寨多沿河而建,跨水而居,风雨桥成了侗族人民的交通要道。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穿过湖南芷江,龙津风雨桥如一条巨龙横跨 水河,它全长246.7米,宽12.2米。这座风雨桥桥墩形似"龙口喷津",龙津桥因此而得名。龙 津桥上,三重檐的廊道与五重檐的亭阁错落有致,深蓝色琉璃瓦与白色檐口相映成趣。 龙津风雨桥始建于公元1591年,桥内以木制的榫卯结构为主。434年以来,它历经洪水的冲击屹立不倒。 龙津桥旁,一排吊脚楼错落有致,这些建筑保留了湘西吊脚楼的整体样貌,又加以现代加工,成为一条 水河边的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