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厂中厂”模式:重构产业链的破局者还是理想化实验?
6月30日,宁德时代在赛力斯超级工厂投产的两条CTP2.0高端电池包产线,以"厂中厂"模式引发行 业关注。这一将电池产线直接嵌入整车工厂的创新实践,不仅让问界M9的交付周期缩短至行业领先水 平,更以"分钟级响应""零库存周转"等突破性数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树立了新标杆。然而,这 场看似完美的产业联姻背后,也同时暗藏技术迭代风险、利益分配博弈等深层挑战。 宁德时代"厂中厂"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对传统供应链的颠覆性改造。通过将电池产线嵌入赛力斯超级工 厂,双方实现了从指令下达至产线调整的响应时间压缩至20分钟以内,较传统模式效率显著提升。更关 键的是,运输距离的消除彻底改变了库存逻辑。传统模式下,电池从宁德时代福建基地运输至重庆至少 需要1~2天,如今库存被压缩至"小时级",不仅节省了物流运输、仓储等成本,同时减少了电量损耗与 品质风险。此外,赛力斯供应链体系也可大幅精简,而宁德时代则通过规模化生产将电池包单位成本降 低。这种"零中间环节"的制造范式,使问界M9的产能爬坡速度较传统模式快速提升,为冲击高端市场 提供了关键支撑。 客户集中度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问界系列虽在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连续15个月夺冠,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