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烟火气 沉淀边民情(边城见闻)
Ren Min Ri Bao·2025-07-15 22:10
盘龙河穿过麻栗坡县县城,经天保口岸流向越南。图为河 畔的天保口岸。 天保镇政府供图 本报记者(右一)采访越南姑娘侬加莲(左二)和猛硐瑶 族乡少数民族群众。 胡忠勇摄 苗族艺人在花山节上跳芦笙。 康根友摄 麻栗坡县董干镇举办的国门花山节。 王正委摄 中越边民在董干镇马崩村逛边境集市。 本报记者 张 驰摄 山峦耸峙,山路蜿蜒。从海拔1000多米的文山州麻栗坡县县城出发,多次穿越弥漫的浓雾,绕过数道弯 路,才能到达海拔107米、位于麻栗坡县天保镇的天保口岸。两地落差近900米。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麻栗坡县县城俯瞰。 吴元春摄 当地人习惯称天保口岸为"船头"。"船头,说的是从越南溯河而上,到天保口岸上游时,遇到怪石险 滩,船无法前行,到这里商旅就会下船,即'船到头了'。"天保镇政府工作人员郎贵棉带记者来到一座 桥上,只见口岸上游盘龙河河道狭窄,向下游流入越南后改称庐江,水流平缓,便于航行。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两地人民密切交往的历史。"文山学院华袁媛教授说,文山是交趾古道通往越 南的必经之地。宋、元、明、清时期,中越两国商贾用竹筏、木船载货物从船头顺水而下,马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