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的“清凉秘籍”(传统建筑的生态智慧·炎夏这样避暑)
Ren Min Ri Bao·2025-07-22 21:44
编者按:炎炎夏日,暑气蒸腾。以前,传统民居没有空调,人们如何度过夏天? 即日起,本版推出"传统建筑的生态智慧·炎夏这样避暑"系列报道,从隔热防潮的红砖厚墙、蓄热调温 的厚实夯土、自然通风的天井系统中,梳理传统建筑中蕴藏的生态智慧。 细雨蒙蒙,福建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传统村落,村前池塘泛起阵阵涟漪。雨水冲刷下,古厝外墙上的红 砖白石愈显明艳。 "这两天雨下得多,但房子里头是干燥的。别看我们这儿的房子老,红砖墙吸水防潮,还防暑隔热,住 得可舒服呢!"今年41岁的梧林传统村落村民蔡灿艺,从小就住在自家红砖厝里。 梧林传统村落有600多年历史,分布着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中西合璧民居等文物建 筑、历史建筑132幢,呈现出闽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厝,在福建方言中,意为房屋、村落或聚集地。"回乡起大厝",是不少在外打拼的闽南人的一份惦念。 闽南地区夏天炎热、气候潮湿,不时还有台风侵袭,大厝如何更宜居? 布局中的光与风 光厅暗房设计,通风清凉;屋顶硬山顶样式,有助于防范台风 踏过石门槛,走进梧林传统村落的朝东宅,门内天井开阔,厅堂轩敞明亮。 "闽南夏季炎热潮湿,房屋多采用光厅暗房设计。'光厅'即厅堂不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