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毕业于985,却没把人生交给标准答案
3 6 Ke·2025-07-23 08:41
他们曾是标准答案的书写者。 年少时一路拼搏,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用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铺出通往名校的通道。可走出校园才 发现,社会也在悄悄抛出另一张试卷:大厂、编制、名企、年薪百万——人生的"正解"似乎早就写好。 只是,有人开始停笔了。 有人去了西南边陲,开一家几乎没有客流的小书店;有人回到厦门记录城市脉搏,感受自己理解的"新 闻声音";有人在疲倦文旅央企的"流量+网红+打卡"式内容下选择另一个方向买下了人生第一支麦克 风。 他们没有拒绝成长,只是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前行。他们不再让名校光环变成人生的镣铐,也不愿再被社 会的坐标系定义"成功"。 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彭德宇认为:不是不优秀,只是不想再做那个"最标准的答案"。他们知道,人生不是 单选题,优秀的方式从来不止一种。而哪怕有一天他们重返职场,也会带着更笃定的脚步与更清晰的方 向。 这一次,他们决定,先做真正的自己。 01 他毕业于名校,但最后成了一名城市漫游记录者 "我也曾想过进投行的。" 2020年,林知意从人大新闻学院毕业。像他那一届的很多人一样,他的桌面上曾经同时打开着五份简历 ——给腾讯投的内容运营,给字节投的产品实习,给央媒的新闻编辑,还有一家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