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伤疤,就是军人最好的勋章”(时空对话)
Ren Min Ri Bao·2025-07-29 22:42
翟维俊近照。 本报记者 王昊男摄 青年时期的翟维俊。 图为受访者提供 "咱就想让老百姓知道,有人在打日本鬼子" 1926年1月,翟维俊出生在山西省翼城县桥上村。家里7口人,9亩地,还开了间小豆腐铺,日子还算过 得去。 13岁那年,翟维俊一家安宁的生活被战火打破。1939年5月6日清晨,两架日军飞机贴着树梢扑向桥上 村。"炸弹正好落在窑顶上,差点把我埋在里头。"翟维俊说。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抗战老兵方队中的翟维俊(前 排左四)。 图为受访者提供 惊魂未定,飞机上的机枪又开始扫射。邻居家的孩子倒在血泊里,20岁的堂兄翟维林在车店门口不幸遇 难……"我爷爷被震倒的门窗砸中,卧床不起,29天后咽了气。"回忆起敌人的凶残,翟维俊不禁攥紧拳 头,"这是家仇,更是国恨!" 从此,一个信念在少年心里生了根——"杀鬼子,保家国。"1943年,17岁的翟维俊报名参加了游击队。 "这娃个子太小,不要把枪丢了。"副村长陈贵华打量着他瘦小的身板直摇头。翟维俊见状,使劲挺胸踮 脚。"这娃虽小,但机灵,算一个吧。"村长翟广仁说。 北京朝阳区永安里,一间简朴老屋内,99岁的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