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解套的医疗独角兽:长路,大梦,灯火又上楼台
港股医疗健康板块也逐渐开始回暖,更多企业涌向港交所申请IPO,其中不乏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去 年12月,微医时隔三年重启IPO;今年5月,英矽智能三度递表;今年6月,镁信健康也赴港申请IPO。 过去十年间,中国医疗投资市场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2015年行业融资额暴增,开启医疗投资的"元 年",到2021年达到3800余亿元的融资峰值,而后行业又进入沉寂。 在这一波波投资热潮里,医疗健康行业里产生了数百家估值超十亿美元的医疗独角兽,分布在数字医 疗、AI制药、手术机器人、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平台等各个领域。大家都一度风华正茂,头顶着技 术创新、政策蓝海或美好的商业预期等各种光环,在不断加注的融资中走到独角兽的体量。幸运几乎是 这一批医疗独角兽的共同特征,巨大的外部机遇让它们以极低的时间成本将成就最大化。 但也正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资本热潮中,行业的"堰塞湖"悄然形成:高估值、大投入、慢转化。在漫漫 创业长路里,许多项目因为不确定的商业回报兑现、冗长的客户转化周期与故事的一再切换,让公司处 于持续亏损,通过上市来兑现"估值"变得遥遥无期,甚至要面临生存危机。医疗行业的一级市场漂悬着 众多的"梦",太多创始人、高管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