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机遇与突破路径
7月31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下称"中国汽研")牵头编写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25)》,在重庆举办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汽研高级专家吴胜男对全球 格局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突破路径进行了深度解读。 理论结合实践,构建 "1+1+N" 立体评价框架 美国和中国处于第二梯队但特点迥异:美国强在创新爆发力,特斯拉引领电动化,Waymo主导自动驾 驶,英伟达、高通汽车芯片领先;中国规模与转型速度见长,已建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本土 新车市场规模均居全球首位;政策体系完备、政策支持力度全球领先;动力电池等自主关键技术实现全 球化应用,AI大模型赋能效应显著,端到端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布局全面。 韩国排名相对靠后,主要受限于本土市场规模较小、产业生态单一等因素。 本次研究首先构建起"1+1+N"的研究框架,第一个"1"聚焦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第二个"1"专项智能网 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N"则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细分领域评价。在重点领域选择上,以"强 链补链"为导向,基于产业需求、政策关切及发展基础,首批覆盖了动力电池、电驱系统、氢燃料电池 汽车、智能座舱、基础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