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外卖大战的商家
动辄千万量级的订单、百亿级真金白银的投入,一度将这个行业推向低价争夺战的怪圈。直到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 企业。8月1日,三家平台同一天发布声明,表示将规范补贴行为、反对恶性竞争、共同维护行业生态。 持续三个多月的外卖大战,终于有了些缓和的迹象。 然而,在平台尚未彻底"刹车"之前,被裹挟其中的商家,早已疲惫不堪。 从南京到广州,从寿司店到糖水铺,再到街角的柠檬茶门店,从个体商家到品牌连锁,这场看似热闹的"外卖狂欢"背后,是一笔越来越难算的账:一边是 订单暴涨、忙不过来,另一边是在补贴分摊之下的利润下滑。有人被迫涨价,有人关闭线上渠道,有人放弃堂食大店重新租小档口All in外卖…… 本文试图回到这场战争中的"个体",从商家的讲述出发,通过真实账单、应对方法和犹豫挣扎,记录这场大战带来的冲击。 两难的商家,困在补贴里 "加入外卖大战,会死得慢一点。不加入,死得快。"不少餐饮商家在聊起外卖大战时,都这样感慨。 江苏的茶饮商家王渝,几个月前就察觉出异常。他在南京加盟了一家品牌茶饮,为了提高收入,顺带着自营了一家烘焙店。年后堂食基本每天都有五六十 单,但到了四月底,线上订单开始激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