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观数据CEO陈运文:什么样的智能体,才值得你花钱? | 数据猿专访
Sou Hu Cai Jing·2025-08-06 07:00

"智能体拼的不只是模型参数,还有行业Know-How。 前两年我们见证了大模型的全面爆发,但2025年,却更像是一场理性的回调。企业不再为"AI能画图、会聊天"而惊叹,而是开始直截了当地发问:"能帮 我审一份标书吗?"、"能替我看懂这张发票报销合理吗?"、"到底能不能用在生产线上?" 从"技术炫技"转向"落地实效",整个AI行业正悄然完成一场范式切换。在这场变化中,"智能体"逐渐取代"大模型"成为热词,尤其是在产业应用领域。 但智能体真的准备好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数据猿在WAIC 2025峰会上,专访了达观数据创始人兼CEO陈运文。 如果说大模型是AI大脑的雏形,那么"智能体"就是把这颗大脑装进身体、接入现实世界的过程。问题是,大多数智能体仍停留在"嘴上功夫"阶段,能说不 能做,能答不能干。要真正替代人类完成工作,它至少需要具备四个器官:眼睛、双手、大脑和记忆。 在这方面,达观数据提出了一个通俗却极具说服力的类比:智能体=数字白领,而这位"白领"需要具备完整的感知、执行和认知能力—— ·OCR是眼睛:读取文档、识别图像、解析发票和合同内容; ·RPA是双手:登录系统、点击审批、填表发邮件,完成操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