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呈现古人避暑生活美学(上新了)
Ren Min Ri Bao·2025-08-08 21:41
首先,住的清凉。苏州是园林城市,以明代苏州古典园林为标杆的江南园林,取法自然、讲究疏阔,或 枕水而建,或引水入园,或茂林修竹,诗词中"绿柳浓荫""画舫宽""密遮竹叶"都是写实景象,理所当然 地将山林里的清凉感,带入了城市之中。用造园之法,打造了天然的空调。 其次,吃的清凉。在诗的二、三联,石首鱼、杨梅、角黍依次登场,苏州人"不时不食"的饮食风俗跃然 纸上。此处的石首鱼,是一种头部有耳石的海鱼,俗称黄鱼。杨梅更是江南的特色鲜果,酸甜生津,既 可以鲜食,也常做成冷饮解暑。角黍即家常的粽子,自带草木清香,还可以冷食。吃海鲜、喝冷饮,餐 后再来个冰镇"米麻薯",古人有其原生态的"消暑套餐"。 暑气炎炎,苏州博物馆,两场园林主题大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从拙政园到长物志"正在展出。透过 书画、器物和主题展陈,我们可一观古人的避暑"长物志"。 没有空调的年代,古人如何避暑?抱冬瓜?冰西瓜?清凉饮?这些享一时之凉的"小心机"固然畅快,但 古代文人们深谙"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更希望通过改造居所和心境,营造更持久的凉意。 明代著名吴派文人、文徵明曾孙文震亨,曾在《长物志》中分享赏画避暑的心得:"六月,宜宋元大楼 阁、大幅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