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天,我们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教育时评)
Ren Min Ri Bao·2025-08-09 22:11

今天,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站在更厚的家底上,瞩 望下一个20年,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怎样更好回答"钱学森之问"? 暑假,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青少年观众络绎不绝。序厅内,4015页"钱学森手稿"如一朵蘑菇 云在空中升腾,象征着钱学森从归国到主持"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的4015个日夜。孩子们驻足凝视, 心中播下矢志创新的星火。 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也是全国首个"钱学森班"创立20周年。人们不禁想起著名的"钱 学森之问"——2005年,钱学森寄望中国教育: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 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 出人才。 20年后的今天,我们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 不妨将时间拉回2005年,回望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彼时,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全社会研究 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4%。放眼全球,从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到综合国力 的全面较量,我国仍在奋起直追。 "钱学森之问",直面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体系的光荣与隐痛。往前看,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