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粉海外 国产机器人出海“闯”市场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等 最直接的问题是尺寸太大。国内流行的大体积机器人到了日本根本"走不动",过道转不过弯。 "我们在国内卖得很好的几款机器人,在这里几乎无处安放。"擎朗智能创始人李通说。团队需要从头开 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 能变换。 新的机器人就这样诞生了——能穿过最窄49厘米的通道,机身背后配备双层或三层托盘,还加装了多个 摄像头和传感器,方便感应人流中的突发状况。 "很多调整听起来很小,但其实很难。"李通说。比如机器人的轮胎,客户反馈刹车后地板上会有黑色痕 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团队一头扎进长三角地区的供应链,寻找厂家重新定制轮胎……这样的非 标零件迭代过程几乎每月都在发生。 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有一次,一家连锁餐厅的店员发现机器人传感器失灵了。报修后不到2小时,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就带 着一台备用机器人赶到现场。新机器人上线前,只需几分钟云端同步,就能接过前任留下的所有"记 忆",无须重新"培训"。工程师将故障机器人带回技术中心维修,整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