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时代竞赛,中国狂建电厂背后的战略考量
Sou Hu Cai Jing·2025-08-14 23:15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电站,这些电站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发电,更是为了配套储能设施、建设调峰电站、布局输送电网等。这一举措背 后,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 在全球范围内,电力已经变成了战略资源,尤其是在AI技术爆发之后,这种变化变得前所未有的剧烈。谁掌握了电力,谁就有机会在AI时代占据先机。 以全球数据中心为例,其耗电量已经高达415太瓦时,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全年所有居民、企业和基础设施的用电量总和。 在中国,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从南到北,各类发电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今年前五个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就激增了 18.8%,达到了惊人的36.1亿千瓦;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却面临着"弃风"、"弃光"、"弃水"的困境,大量已发出的电力被白白浪费。 这一奇怪现象引发了诸多猜测,有人甚至将其与政绩工程联系起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尽管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电力供应相对充裕,但在结构性 供需上却存在诸多挑战。 以西北地区为例,这里风光电资源丰富,但用电需求却相对较低,导致产生的电力过剩,无法及时输送和储存,只能被废弃。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也给电 网调度带来了巨大挑战。风停、光弱,电力输出就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