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嗑 | 人形机器人产业观察:一场跌跌撞撞的资本狂欢
当胡兵和一排人形机器人在国家速滑馆走秀时,空气里飘着一丝微妙的尴尬——人类超模步伐稳健,机械模特却在聚光灯下上演"花式摔跤锦标赛"。有人 失足跌倒,有人原地宕机被工作人员拎鸡崽般提溜下场。 这场号称"窥见未来窗口"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更像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 人类负责"未来",机器人负责"艺术" 。 当特斯拉、宝马、比亚迪、小米等全球21家车企宣布入局人形机器人时,观众席响起灵魂提问:"你们是嫌造车太容易了吗?" 除特斯拉和小米有明确路 线图,多数玩家动机成谜——是技术探索?营销噱头?还是单纯怕错过下一个风口? 一时间,机器人赛道成了车企的"焦虑宣泄口"。网友辣评:"科目二 都没过,就急着开驾校了?" 一位投资人吐槽:"现在纯人形机器人的最大订单来自高校实验室——人类花钱买它们,就为了研究怎么让它们更像人。" 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谁才是 被研究的对象? 当宇树科技以130亿估值冲刺IPO,当成立两年的智元机器人豪掷21亿"钞能力"收购科创板公司,一种割裂感扑面而来: 一边是投资人们高喊"泡沫太大, 清仓跑路",一边是京东美团腾讯华为把11亿砸向银河通用,仿佛钱是大风刮来的。 中美估值差距更是魔幻:中国公司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