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看不上的水果,如今成了顶流
Hu Xiu·2025-08-19 08: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晓洋,编辑:桃子酱,题图来自:AI生成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再次提醒我们,在古代吃一口新鲜水果有多难。而今天,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南北果 品四季不断,在北方的超市也能轻松买到应季荔枝。水果,早已不再是皇室、贵族的专享品。 数千年来,中国人如何将水果从贵族专享变为平民日常?为什么古人钟爱红枣、板栗,而今天的人却热衷于阳光玫瑰葡萄与牛油 果?《新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食物:水果史话》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请他带我们回溯中国水果的逆袭上位 史,并解读吃水果这件事如何从生存需求演变为味觉探索。 一、保命型水果VS身份型水果 翻开中国古代文献,高频出现的水果并非现代人熟悉的桃李杏家族。在古代,老百姓最倚重的是枣和板栗。史军把这两种广义上 的水果叫作"保命碳水",因为它们要么糖分高、能量足,要么易于储存、能撑过冬天。在老祖宗眼里,它们更像是粮食、蔬菜的 替代品。 相较之下,同一时期的地中海和西欧地区,葡萄和无花果早已强势进驻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不仅能直接吃,还能加工成葡萄 酒、果干,在缺乏冷链的时代穿越邦国和重洋,担当贸易流通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