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点亮“冰丝带”,新京报小记者探秘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场边,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翁健春作为此次比赛的裁判,详细解答了小记者们的疑问。"人形机器人足 球赛的裁判标准和人类赛事大不相同。"翁健春指着场地上的机器人解释,"我们不仅看进球是否有效, 更要评估机器人的动作完成度、群体协作流畅性,比如传球时是否出现信号延迟,攻防转换时有没有不 必要的碰撞。"翁健春说道。 "这些机器人用手柄操控还是全程由它们自己踢?我在现场看到了有人带着手柄。"来自北京市第二实验 小学通州分校的小记者郭展辰关注到这一细节向裁判提问道。翁健春透露,这次比赛会重点观察两队 在"全自主决策"上的表现,"没有人工干预,全程由AI操作,仅在中场休息时用手柄将其操作到指定位 置;比赛过程中,机器人需自主决策,根据场上情况实时调整战术,这也是核心评分项之一。" 8月13日,距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仅剩1天,在被誉为"冰丝带"的北京国家速滑馆,相关准备 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代表队,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将在此展开26个赛 项,538个比赛项目的竞技对决。新京报小记者深入赛场,抢先直击这场科技与运动交融的赛事。 国家速滑馆室外足球赛训基地内,清华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的5v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