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车 · 论势 || 理想车主为何成了“全民公敌”?
理想汽车近来麻烦不断。一场对撞测试引发的舆论风波持续发酵后,网络上又接连传出理想车主乱 停车、加塞等不文明行为,用户还被贴上"低素质"标签。一系列看似独立的事件,将理想汽车及其车主 一步步推到舆论前台,让他们承受着巨大压力。 李想与理想汽车的每次争议操作,都在无形中给公众提供了"攻击用户"的合理借口。比如李想那句"500 万元内最好SUV",看似是自信宣言,实则让用户陷入必须捍卫品牌的心理陷阱——不认同像是否定自 己的选择,认同就要共担"狂妄"标签。 这种标签在品牌遇到危机时会迅速反噬。就像这次对撞测试争议爆发后,公众不再理性审视数据,反而 联想到"他们连库里南都敢碰瓷"的固有印象,甚至把对品牌的质疑直接变成对用户的嘲讽:"买这种车 的人果然没素质"。 更糟的是,理想汽车在危机公关中的傲慢姿态彻底点燃了公众情绪。清远事故中,理想汽车抢先发布行 车记录仪画面,表面看是自证清白,实则将用户隐私暴露在舆论场。这种"用户数据是品牌资产"的思 维,让公众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当车主发现自身权益可能被品牌牺牲时,原本的忠诚迅速转化为愤 怒,甚至出现车主联合起诉理想的极端案例。 李想个人IP与品牌形象的深度绑定,更让用户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