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到市场,人形机器人蓄势待发(经济时评)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人类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索 跨栏、上台阶、走独木桥……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100米障碍赛中,面对10项障碍,一些机 器人运动员干净利落的动作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在网络上也引发大量关注。人们在惊叹技术进步的同 时,也对其市场前景充满期待。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到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形机 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热潮之下,也需冷思考。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看技术,"大脑"的通用智能尚未成熟,跨场景任务泛化能力不 足;看硬件,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部分依赖进口,量产工艺和可靠性有待提升;看成本, 动辄几万十几万元的单机价格,制约了商业化推广;在伦理与社会层面,数据隐私、人机边界、责任认 定等问题也亟待规范。正如专家所言,从"能动"到"能做",仍有巨大差距。 值得期待的是,各地正持续开放应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注入动力。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特 种作业等领域率先试水,为人形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