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数据观察|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
Ren Min Ri Bao·2025-08-22 01:48

"就拿土木结构粮仓来说,整体结构由泥土、砖石、木材搭建,密封性差,防潮、防虫能力弱。每 到雨季就要担心粮食受潮发霉、虫害侵袭。那时的守粮人日夜操心,就怕粮食有闪失。"吴子丹说。当 时,浙江余杭和河北玉田老一辈的守粮人带头提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口号,创造了许多人工 灭虫、干燥防霉和防鼠雀的土办法,尽力减少储粮损失。 人民日报记者 欧阳洁 杨迅 核心阅读 夏粮丰收,来自沃野田畴的粮食,"住"进了新型粮仓。 从土木粮仓到智慧绿色粮仓,从靠天储粮到智能管粮,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几十年间的 粮仓变迁史,也是一部粮食安全的升级史。记者采访专家、实地探访,探究我国粮仓的变迁之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粮食仓储设施水 平,直接影响着粮食收储能力和粮食储存安全,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 完好仓容超7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初创:条件简陋,仓储效率有限 吴子丹是原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在粮食领域工作了一辈子,了解并见证了我国粮仓的一路变迁。他 介绍,早期的粮仓多是简陋的土木结构仓房,有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