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

转自:草原云 年7月28日拍摄的呼和浩特市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挤奶车间。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涉及养殖、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碳减排难度极高。 十几年前,伊利开始对产业链进行碳盘查,发现上游牧场等前端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达到八九成。一 头奶牛每天排放的废气中,甲烷可达250至500升,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 业务收入5104.8亿元,全国牛奶产量4079.4万吨,产业素质加快提升,民族奶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同 时,在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中国乳业不断迈向绿色低碳发展。 在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1.2万头奶牛过上"低碳生活",靠的是一整套"低碳处方":加海藻粉饲 料、益生菌配方让牛胃"环保";基因筛选、培育"低碳牛",减少牛打嗝排放甲烷;牛粪回收再利用,变 身肥料、牛舍"床褥子"……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不少老百姓的低碳一天,从一盒"碳中和"牛奶开始。 记者近日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感受乳企全 链条低碳实践:"牧场—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