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力合科创:从“书架”走向“货架”,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

在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如繁星般密布,清华、北大、南科大、哈工大、深大等一众高校恰似珍珠散落其间,6个双创示范基地、9个诺奖实验室与 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错落分布,共同编织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产学研资源带。而力合科创(002243),正是这条资源带上的耐心"编织者",它整合各方资 源优势,构建起一套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 科技成果转化向来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上已将其大致拆解为几个关键步骤:首先是概念验证,随后进入中试阶段,接着是创 业孵化与股权投资,最终实现转化落地。尽管"投早、投小"的重要性已成为当前中国创投业共识,但概念验证和中试环节,因技术路线不确定、产品未定 型、市场前景难预测、创业团队不完整等因素,仍是难以攻克的薄弱环节,就连传统的VC机构也难以把握。 然而,作为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这一难关必须被攻克。起源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简称"清研院")的力合科创,成为了首批敢于"吃螃蟹"的先 行者。从200多万元起家,到孵化4000多家企业,它不仅助力学术成果从"小书架"走向"大货架",更见证了中国硬科技的崛起之路。近期,证券时报记者 走进力合科创,倾听力合科创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