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中国行丨窑洞做教室、砖石当桌椅 重温抗大里的热血青春
Yang Shi Wang·2025-08-27 05:06

1937年1月,红军大学迁至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向全国革命青年敞开大门。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这张泛黄的招生布告格外醒 目:凡18至28岁,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者,皆可报考!这张布告如星火燎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 央视网消息:8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一所他认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学:它以窑洞为教室,砖石当桌椅,土墙做黑板。 从陕北边区到敌后战场,这所大学培养出十余万军政骨干,不仅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更树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它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 事政治大学。 激昂的校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凝练着这所窑洞大学的使命与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成为紧迫任务。1936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久,就在瓦窑堡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纪念馆里这张老照片令人动容,1938年,日军铁蹄践踏中国的消息传至南洋,19岁的印尼华侨青年孔迈瞒着父母毅然归国。途经香港时,他在随身携带的照 片背面写下:妈,把我献给祖国吧!托人捎给母亲后,他只身奔赴延安。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讲解员 雷明娟:孔迈只是千千万万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