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出海、卷技术,国产手术机器人等待价值回归
文 | 机器最前线 201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有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 女主被寄生体感染,急需进行手术,太空飞船中的手术机器人,以极高的效率,对女主进行了麻醉、消 毒、手术、缝合,还自主分析将不明寄生虫给消杀掉。 (图源:电影普罗米修斯) 在毫米级的精度下,利用手术机器人完成人类医生难以触及的微创手术,这一幕,在当时看来仍属遥远 的科幻想象。然而不过数年,这一愿景已在相当程度上照进现实。 以聚光灯下的顶尖手术机器人"达芬奇"为例,其让微创方法实施复杂外科手术成为可能,在泌尿外科、 胸外科、妇产科、普通外科等腔镜手术中应用广泛。 推出二十余年来,该系统已迭代至第五代,其背后的直觉外科公司更一度占据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约 60%的份额,形成长期垄断。 不过,技术的浪潮从不因单一巨头而停歇。 当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在中国,一批本土企业正从技术研发、 临床应用到商业模式层面全面突围,一场静默而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 从"跟跑"到"并跑" 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几乎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独占,其打造的"达芬奇"系统不只是一 款产品,更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技术与商业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