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与小米主板之争背后,是两种商业逻辑的博弈

回顾两家企业的竞争历程,可谓由来已久。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立下"10 亿赌约",彼时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快速崛起,格力则是传统制造业的巨头代 表,二者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大相径庭,赌约也成为双方竞争的标志性事件。如今,小米空调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激增60%,更喊出"五 年内做到中国市场前二"的目标;格力虽仍是线下霸主,却不得不通过子品牌降价10%、压缩渠道费用来应对冲击。两种模式的角力在市场数据中清晰显 现:小米依托武汉工厂300万台年产能规划快速扩张,格力则用"十年免费包修"的服务承诺构筑壁垒。 技术路线的争议更具象征意义。格力强调压缩机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朱磊口中的"CAN系统比485接口容错率高10倍",代表着传统制造对技术参数的 极致追求;小米则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快速迭代,其RS485接口选择实为支持OTA升级的智能化考量。这种差异折射出行业转型的深层矛盾:当年轻消费 者更在意智能互联体验时,传统技术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认同?当线上渠道占据半壁江山,线下巨头的渠道护城河还能坚守多久? 空调行业的整体变局为这场纷争增添了注脚。2025冷年空调内销出货1.02 亿台,但线上2200元以下低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