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驼铃声远 丝路韵长(博物视界) ——河南博物院藏三彩骆驼及牵驼俑
Ren Min Ri Bao·2025-09-04 22:16

两汉时期,骆驼主要通过朝贡的方式进入中原,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饲养。隋唐年间, 骆驼已成为中原地区常见的驮载运输工具之一。三彩骆驼俑即为典型的双峰驼,体形高大健硕,更适合 载重,极耐寒耐旱。除官方养殖外,唐代"私牧"骆驼的数目也很可观,体现出当时骆驼饲养、驯养技术 的成熟和社会对骆驼需求量之庞大。 河南博物院"盛世华章"隋唐时期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它以高大的体量和生动的艺术 表现力成为"唐三彩"的典型代表,将观者的思绪带回千年前驼铃声声、中外文明交融互鉴的丝绸之路。 盛唐气象的艺术投射 1962年,这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出土于洛阳市南郊唐墓,1990年正式入藏河南博物院,其悠久历史可追 溯至盛唐时期。骆驼及牵驼俑均为白胎,模制,施绿、白、褐色彩釉。骆驼俑高84厘米,长66厘米,体 形饱满,四肢健壮,身无负物,昂首甩尾,作张口嘶鸣状,造型生动。牵驼俑高62厘米,深目高鼻,面 带胡髭,神情张扬,身着翻领右衽袍,腰系行囊,下穿小口窄裤,足蹬尖靴,双臂曲置胸前,作执缰牵 驼状。值得注意的是,牵驼俑一副胡人模样,但头戴幞头,是典型的汉人装扮,说明当时往来于丝绸之 路上的胡商对中原文化习俗已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