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烽火中的科技长城
Ren Min Ri Bao·2025-09-06 21:54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当抗战烽火燃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一大批中国科学 家义无反顾,与祖国共赴危难。他们或研发武器装备,或寻找矿产资源,或从事战时保障,将全部智慧 投入抗战急需,筑起了一道烽火中的科技长城。 胸怀祖国,投身抗战的滚滚洪流 七七事变爆发,远在德国的陈康白义愤填膺,当即带着成包的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与家人一起登上回 国的轮船。 "坚决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救国就要去延安参加革命。"听从恩师徐特立的建议,陈康白抵达延安。 为了解决大生产运动中遇到的科技难题,陈康白受命担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筹备组组长,组建起陕甘 宁边区第一个专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机构。1940年,他接到一个紧急而特殊的任务:中央任命他兼任 三边盐业处处长,解决食盐产量不足的问题。 在毛乌素沙地边缘的三边盐池,陈康白带队找到了几处"海眼",判断它是盐壳下水汽冲开沙子形成 的"出气孔"。他组织人力将"海眼"挖成水井大小,又修建了一批标准化盐田,取卤水倒进盐田,经过晒 制很快就获得了高品质精盐。全新的打盐方法迅速在三边推广开来,边区盐产量提高近10倍,极大缓解 了边区财政困难。 1944年,陈康白响应中央号召随军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