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遗忘”的仁者(环球走笔)
Ren Min Ri Bao·2025-09-14 22:03
在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异乡,与这样的文字相遇,不禁心头一热。 饶家驹,究竟是谁?让我们的视线重回历史—— 圣湖公墓位于德国柏林西北郊,从湖畔步入,沿小径走到法国墓区,一座镶嵌着两块中国花玉的纪念碑 静静矗立。玉石上以德文、法文和英文镌刻着这样的字句:"这里长眠着一位不朽的人道主义者,法国 神父饶家驹。他的名字被写入《日内瓦公约》。"这段话的上方,是隽永的中文题词"仁者爱人"。 1913年,法国人罗伯特·雅基诺·德·贝桑热作为传教士来到上海。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地,他取了中文 名"饶家驹",自此开启在华27年的传奇生涯。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在侵华日军炮火下,大量难民涌入上海,饥寒交迫,危在旦夕。时任 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的饶家驹挺身而出,多方奔走协调,促成建立了二战期间世界上第一个战时难民安 全区——上海南市难民区。在随后的约32个月,这块不足1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起130多个收容所,开 办了24个粮食分发中心和24个集体食堂,庇护了超30万难民,成为二战史上最成功的难民救助案例之 一。在创办上海南市难民区后,饶家驹又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中国内陆地区,积极参与中国其他地区的 难民救助。在德国友人约翰·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