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盗刷信用卡,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多位浦发银行信用卡用户反映,其名下万事达"无价世界卡"在境外遭遇盗刷。记者获悉,浦发银 行已向部分用户提供补偿措施,包括积分补偿、消费返还及费用减免等。同时,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也 迅速回应称,近期已监测到部分客户存在未经本人授权的异常交易,并已启动风险防控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团伙通常不会立即动用盗取的信息,而是将其绑定到具备NFC功能的手机电子钱包 中,等待数月后集中进行"爆发式"盗刷,以规避风控系统监测。"这就是典型的'无卡支付'盗刷。"一位 银行风控人士指出。 600元如何刷出2万元额度? 然而,这一事件仍引起高度关注:在移动支付盛行、跨境消费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隔空"盗刷是如何发 生的?一旦损失产生,责任应如何划分?而在磁条卡仍在海外大量使用的现实下,支付安全风险该如何 防范? 隔空盗刷如何发生? 与国内"刷卡必须输入密码"的普遍习惯不同,海外信用卡交易中,持卡人多数场景只需提供卡号、有效 期与CVV码(Card Verification Value)即可完成支付。缺乏密码验证的流程,令信用卡信息一旦泄露, 极易被复制利用。 CVV码由发卡行通过算法生成,并印制在卡背签名栏附近。它与卡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