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模式”织密风险“防护网”
Qi Huo Ri Bao Wang·2025-09-16 19:00
作为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下称"农保计划")的标杆项目,漯河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自2021年 落地以来,已连续五年为当地养殖户构筑起价格保障的"堡垒"。2024年,"保险+期货"项目继续平稳推 进,两期项目共覆盖14户养殖户的19158头生猪,最终实现赔付超370万元,农户综合收益显著上升。 在"保险+期货"模式推出十周年之际,漯河凭借多年来的不懈实践与积极探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不仅验证了金融工具服务"三农"的有效性,而且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新动力。 五年深耕: 2024年,国内生猪市场经历"寒冬",全年生猪均价较2023年下跌超15%,每头生猪一度亏损300元以 上。然而,在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由期货、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同编织的风险"防护网",却让当地 养殖户在价格波动中稳住了阵脚。 "漯河样本"从试点到常态化运行 "养猪最怕两件事:一是发生疫病,二是价格下跌。"漯河市召陵区卓越养殖场负责人张辽向期货日报记 者坦言。这位有着24年养殖经验的"老手",曾因2018年非洲猪瘟而损失惨重。2021年的价格暴跌更让他 意识到价格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养殖场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防疫成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