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尽头是人类饲料工业?| 专访
Sou Hu Cai Jing·2025-09-17 02:21
采写 | 丁欣雨 编辑 | 姜妍 一次罗永浩在西贝莜面村糟糕的用餐体验,让围绕着预制菜的论战在网上持续了数日。顾客在意打着新鲜现炒旗号而贩卖预制菜的营销宣传手段,得知儿 童餐原料西兰花的冷冻保质期竟能达到24个月,让不少人惊觉自己原来早就身处科幻世界。业内人士则辩驳有关"预制菜"的定义,声称维系企业规模的过 程中,食品工业化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整个餐饮过程都在被资本高度工业化 界面文化:这次事件有个很大的分歧,行业内跟公众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是不太一样的。当前食品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潘隆斐:人类的预制食品很多,比如说我们平时喝的茶叶,但是我们玩这种定义游戏没有太大意义。去年官方曾经对预制菜进行了范围划分,但没有给出 一个明确定义,这样就给预制菜的解释留出很大空间。商家觉得只要不是完全料包的形式走到餐桌上,就不是预制菜。但实际上整个餐饮已经大工业化, 大量东西都是预制的,这个是无可辩驳的。 我们现在把它叫作预制菜也好,或者叫作大工业化的食品也好,在美国历史上曾经也同样造成过比较大的争论。二战的时候需要后勤物资,美国国内开发 出了预制菜大工业,我们熟悉的好多大型食品公司,例如雀巢、M&M豆,当时都是为美军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