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发信用卡被“隔空”盗刷背后 行业信息安全如何“治本”

连日来,围绕"保障金融权益"等主题,一场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多方联合开展的金融 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在持续。但是,一次"隔空"盗刷信用卡风波,打破了不少金融消费者的安全认知,也 成为本次金融教育宣传周的"生动一课"。 日前,多名浦发银行"红沙宣卡"持卡人反映,明明人在境内却被显示在巴西发生多笔消费,盗刷金额达 1-2万元。记者注意到,尽管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万事达卡组织已发声称"避免持卡人承担不应由其承 担的损失",但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用卡安全的担忧。当信用卡遭遇盗刷,究竟该由谁来担责谁来买 单?而作为持卡人,该如何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无妄之灾"? 揭秘盗刷伎俩: 通常先出现小额消费做测试 实际上,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信用卡盗刷事件仍时有发生。记者从业界获悉,常见的盗刷情况大致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持卡人疏于保护个人信息,不慎泄露了卡号、验证码等关键要素,从而给不 法分子可乘之机;另一类则源于发卡银行或卡组织系统遭到黑客等技术攻击导致客户信息外泄并被盗 刷。 9月13日,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说明,提到该中心检测到部分浦发银行万事达无价 世界信用卡发生未经授权的交易,浦发银 ...